非洲华人网 | 非洲华人论坛 | 非洲华人微信群|非洲投资 | 非洲旅游

 找回密码
 注册为非洲华人网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7|回复: 0

想起在北非那几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8 03:03:55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我第一次出国,是去苏丹.先到图书馆找地图,才知道那是非洲最大的国家.
  下了飞机,迎面一幅中文的欢迎条幅,竟然写着:欢迎来到第二故乡!真不知是哪位非洲才子在中国学来的句子.   
  我们住的地方就在青白尼罗河的交汇处,饭店里豪华极了,小茶几的桌面硬是用整个的大铜盘子改造的,铜盘上是手工打造的精致花纹,美不胜收,每次把茶杯放上去都觉得惋惜.
  不过,那里的市容并不怎么好看,都是土黄色的房子.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美丽的白色大房子,过去照相,突然被一群穿土黄色军装,脚下踏凉鞋的人围住了.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支枪.我们的翻译脸都吓白了.后来才明白,我们拍照的地方是总统府.是不允许拍的.
  第二天,去一个中国很早援助的纺织厂,又是夹道欢迎,不少黑人女工都能用中文说几个字.见到中国人也特亲.尼罗河产的棉花据说特别好.他们说是中国兄弟帮他们学习织布,不再出口棉花而进口棉布的.
  然后去了一个飘扬着联合国旗帜的难民营.那里很干净的样子,有半人高的小树,用半人多高的土坯块围着,防止乱走的羊去吃树叶.据说,因为沙漠地带没有什么草,羊饿得连塑料袋都吃,要是看到小树,那连树根也不会留下.
  大概是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难民营开始分发水和粮食.
  水在沙漠地带当然是很珍贵的.运送水的容器也很特别,是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的皮口袋.不知道怎么运去的,就整个摊在地上,从一个开口的地方,给大家灌水.
  领水的队伍排的很长,很多,穿得破破的人,一般是老人和妇女,顶着或拎着一个个色彩鲜艳的塑料桶.偷偷看看我们,然后就专心地排队了.没什么声音.但是,过了不一会儿,就有个别老头从队伍里走出来,向我们乞讨.苏丹当地的陪同很不高兴地把他们赶回去.叫我们别理他,说理不过来.
  然后,我们参观了卫生所:一个土坯的小房间,很小,墙上挖了个窟窿,人们可以从这里把手臂伸进房间来打针.房间里有个木头的桌子,桌子边上标有刻度.桌子上有个小称.据说是用来给婴儿称体重和量身长的.桌子上还有几瓶药,全是维生素.医生说,要是小孩的体重太轻,就给维生素吃.
  临走的时候,我们悄悄跑到难民的窝棚附近看了看.就是一些破布搭成的象个坟包一样的东西.半人高而已,低头往里,看到了我终生难忘的一幕:
  苍蝇!
  窝棚的内部,密密麻麻地爬满了苍蝇,就象一层壁纸一样!窝棚里的地上,苍蝇堆里,有一个婴儿,全身1地躺着睡觉.其他的,连一块布,一张纸,也没有了.
  从难民营回来是沿着沙漠里的路走的.沙漠里其实没有路,但是,当地人用报废的轮胎一个个排队竖在沙子里,两排轮胎之间的地方就是路了.车就在那标志出是路的地方开.但是还是迷路了一会儿.
  那时,第一次,看到残阳如血,体会到气温正在迅速地下降.在远处的树附近,有大型动物的枯骨.我想它是没及时爬到树下,得到给养,或得到阴凉而死的.
  不过,我们找到路了,终于.
  晚上,我们应邀去了一个婚礼.
  也是沙漠里,不过是在用彩色的布匹围出的一个场地.进入的时候,每人发一盘烤鸡和一杯可乐.大家围了新郎和新娘跳舞.据说这婚礼是三天,我们去的是第二天.每天新娘的装束是不一样的.第一天是全身披金制首饰,第二天是银的,第三天是珠宝.然后,两个人到欧洲度蜜月去.
  我想他们是从来没去过难民营的.也不必去.其实,我在想,那难民营里的,如果一生或半生在那里度过的.只是为了生存,更接近生物的人,也根本没必要,知道存在这样的婚礼
  实话说,我们那个团队是中国贸促会组织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去苏丹也是各人有各人的算盘.
  和我最熟的一个是国内洗衣机厂的头头.他们是看准了苏丹人都穿白袍子,就估计一定需要洗衣机,所以去考察的.
  苏丹人确实是满街都穿白袍子,而且大多干净整洁.他们的公共汽车比较少,来一辆车人们就一拥而上,里面挤满了不算,外面还要"挂"不少人:那些人就一只手扒着车窗挂在车外,或者是干脆坐在车顶上.车开起来时,白色的袍子飘飘洒洒,象公共汽车两侧都飘扬着白旗一样.
  不过,问问他们是怎么洗衣服的,当地男子一般都不知道,只知道有女人在家里洗.那里可以娶四个老婆的.洗衣服是怎么分工的,男人不管.再看看他们的水源情况,就那么一条河,别处都是干旱得不行的土地.洗衣机厂的领导摇摇头说,不行,他们不适合用洗衣机:劳动力多,水少,还是手洗吧.
  但是他们也没白去,他们发现当地人喜欢拖拉机和自行车.据说他们的集团里也生产这个.决定回去联系这个货源.说到喜欢中国拖拉机的原因,苏丹人民说了:坏了好修!踹一脚就走.而自行车就更没问题了.他们那里会修自行车的人特多---总的说,就是花一次钱就行,不需要太多售后服务和继续投资.
  团里有一个人一直不说话,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有一天,兴奋地回来,突然很想与人说话的样子.说他带回了一块大金子.我们都觉得奇怪,看了看,就是石头.他说,这就是金矿.苏丹人民用直升飞机带他去带回来的.含金量很高的金矿啊.那天以后,他大概是过了兴奋劲,又不说话了.所以,我们后来有没有和他们金矿合作,我们都不得而知了
  苏丹那个地方其实也在发展.在逐渐地发展类似自由市场的地方.
  因为一起去的人做生意的多,所以他们喜欢去那些地方看.我记得有一个是做玻璃产品的,其实就是眼镜用的那种玻璃.他和我说,苏丹人眼睛太好了,眼镜的需求小.于是和我们一起去了开罗.在开罗发现了不少眼镜店,并且下决心要把中国玻璃卖到那里去.这是后话.
  我去自由市场基本是看西洋景.结果,不巧就去了一个鱼市.好多人在买鱼,腥味冲天.我正专心看卖鱼,突然腿被人碰了一下,低头一看,是一个小孩,在台子下面拣人家剃出来的鱼内脏,看他抓着鱼肠子的样子,我觉得胃里的东西一下涌上来,但是又不敢表现出来,只好把目光移开,这一移开不要紧,才发现地上密密麻麻都是苍蝇.大概每走一步都踩到不少只.我楞了楞,赶紧一狠心往外走,一边走,一边意识到,自己的身上必定也都是苍蝇.心里恶心得眼睛都不知道往什么地方看了.只好向天上看---好蓝好蓝的天啊--我后来似乎也没看到过那么蓝的天了.
  不过,恶心归恶心,据说人家苏丹的自由市场在几年内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给了当地人不少好处.原来没有路灯的路,现在沿着街两侧的墙安上了管灯--多好的节约电线杆的办法.晚上一盏盏长长的日光灯亮起来,土黄色的街道看起来比白天可好看多了.
  阿拉伯语,大概因为使用的国家多了,所以发音上也是有普通话和地方话的分别的.据说标准的阿拉伯语是巴格达腔.而埃及,大概因为离巴格达太远,他们说的阿拉伯语就不仅跑调,而且措辞上也有很多地方特点.所以,我们的阿拉伯语翻译在刚刚到达埃及的时候,和没学过阿语差不多,遇到人就说英语----因此我们也就不用翻译了.
  埃及看上去可比苏丹热闹多了.满街的人,满街的车,一律乱走.开始我以为,埃及人开车的技术是一流的,因为明明的三道的马路,他们能开5辆并行的车.后来发现,不是技术好,是埃及人大大咧咧,互相剐蹭了根本不在乎.就是蹭着开.
  至于人,实在能闹腾.人们大声打招呼,大声聊天,要是就自己一个人,居然还拎着个四喇叭的录音机大声地放着歌曲.一到一定的时间,大喇叭里会用更大的音量召唤大家做礼拜.实在是个分贝特高的地方.
  我去的时候,赶上了斋月.大家从日出到日落都不吃饭不喝水,但也不放假,都上班,但我的看法是:也都不好好上班.
  去他们的办公室办事,实在是个难得的经历.我们是和他们的一个政府部门打交道,那巨型的建筑就在尼罗河边上.进大门的时候,先挨个过安检,然后,穿过一个很大的前厅,来到了电梯旁,排队.
  大概因为坐电梯的人多,所以他们有专门负责在电梯门口数人数的,每梯放进去十来个人,余下的继续排队.人们都很自然,大概是习以为常了.
  埃及人的办公室是按照性别划分的,男一间,女一间.他们的解释是:如果男的和女的一起办公,他们还能工作吗?
  我们找的那人是女的.说好9点半见,我们在楼道里站到10点半,都没看到人影.不过,我们倒不闷得慌.每个办公室门口都有个小桌,桌旁有个阿姨,是负责接待客人等杂活的.我们的翻译和她练阿拉伯语练得很起劲.
  等到我们每个人都学了几句方言之后,一个很高很胖的女人出现了.她很着急地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然后就道歉.我们礼貌上说了句没关系,后来才明白,人家根本不是为迟到道歉,她要道歉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位女经理人,匆匆道歉之后,从桌子下面抽出一块大小和门垫差不多的毯子来,铺在地上,把鞋子脱了.嘴里念念有辞地在毯子上朝某个方向拜了下去.吓得我们不轻,急忙跑到她身后,贴墙站好.看她神圣专心地举手投足,我们也小心翼翼地不敢发出声音.
  随后,在某个时刻,她开始穿鞋子了,才穿上一只,她便用英文说了一句:你们带钱了吗?我们楞了一下,想确认没有听错,这确实不是祈祷词的一部分.她更大声地重复:你们带钱了吗?要是带了,我们马上办手续.
  我们急忙回答,带了,带了.于是,这位经理拿起了电话听筒,叫人送文本过来.不过,电话竟然是坏的.她再次道歉,出门到隔壁办公室去打电话,我们有点不放心,站在门口等,竟然看到,她随手递给隔壁办公室门口的阿姨一个埃镑做小费.然后才进去用电话.我们真正是看西洋景一样,纳闷感叹,又不好议论什么,个个保持沉默.
  电话打完,我们的事情就算办好了.又出现了一个小伙子带我们去交费.银行就在大楼的地下一层.那里熙熙攘攘,仿佛菜市场一样.小伙子解释说,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开斋节快到了,所以大家都来取钱,叫我们等一等.
  我们发现似乎银行里的人一半都认识这个小伙子,大家逐个打着招呼.每个人互相寒暄的时间很长.我就问翻译,他们都说什么呢,要说这么久?翻译经过了楼上的训练,现在很自信.告诉我,阿拉伯人打招呼,内容一般是这样的:
  你好,我好,你爸爸好?0妈好?你哥哥好,你妹妹好?你的妻子好?你的小孩好?互相要把认识的人全部问遍才算礼貌.而且,难免有个别家庭成员有点状况,比如,生病了,怀孕了,出差了,放假了.所以,这段对话就会很长.别介意,反正排队也是排队啊.
[b]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非洲华人网站版权所有 www.chineseinafrica.com
免责声明:非洲华人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非洲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主及非洲华人网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作者或其版权拥有人拥有版权/著作权。
如果作者来函不同意将其作品张贴在本论坛,版主会尊重作者的意愿取下其作品。
版主保留删除有损本论坛健康的帖子的权力。
chinaafric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