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华人网 | 非洲华人论坛 | 非洲华人微信群|非洲投资 | 非洲旅游

 找回密码
 注册为非洲华人网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6|回复: 1

东非沙漠人的生命之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8 09:09:20 |显示全部楼层
■梁子
600多年前,一群赶着骆驼的非洲阿法尔(Afar)人,为了寻找淡水源,来到了撒哈拉沙漠北部的红海岸边,一个叫提奥(Tio)的地方。他们在这一带发现了淡水,便决定定居在此。这个当年只有4户人家的小村,如今已扩展到450户的1400多人,对淡水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不过,由于雨量太少,降下的雨水很难得到储存,很快就被地面吸干了。特别是这些年,随着地球不断升温,撒哈拉沙漠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淡水的危机,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在距提奥向西二三十公里处的海边,有个卖德村(M’edr),那个村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阿法尔人的习俗。另外,东边一百多公里外的百录村(Beylul)和艾迪村(Idi),以及西边的撒赫村(Sahel),分别都有1000和800年的历史。特别是靠近撒哈拉村还有个曼多拉(Mondola)小岛,曾经居住过土耳其和意大利人,据说,根据岛上留下的一些构筑房子的石头遗迹,人们断定,大约在300多年前,岛上曾居住过意大利人,是他们在此建造了石头房子。人们猜测,这“石头房子”里也许曾居住过三四家研究人员,或许是一些军人。另外,在曼多拉岛上,我看到了两个连接地下水沟的连环井。一个成“十”字形状,另一个毫无规则,所占的面积都不小。据当地人介绍,这些地下“环井”是专门用来储存雨水的。
很难想象,那些意大利人当时是怎样在这个荒芜的小岛上生存的。他们需要怎样的勇气才能在此艰难地生存。也许,他们不会想到,事隔三百年之后的今天,这里的人们依然在为吃水的问题而焦虑不堪。
其实这里的“储水井”,很像新疆的“坎儿井”。不同的是,“坎儿井”是一项以灌盖为主的浩大工程,从山坡到田地,挖成了一连串的井,这些井井底相连,形成了一道道暗沟,把山上熔化的雪水、雨水和地下水引来浇灌田地。其实,不论是小规模的“储水井”,还是浩大的“坎儿井”,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在的,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141254fjf2etdie4jnjgop.jpg

141254fjf2etdie4jnjgop.jpg

【图片】这是300年前意大利人挖的水井,如同中国新疆的“砍井”
2004年1月上旬晚上,我和村干部们坐在外面乘凉,眼看着天空的云层越积越厚重。
“难道要下雨吗?”我不敢相信老天是否能发慈悲,结束眼下的干旱、燥热,降一场大雨。
不一会儿西边开始电闪雷鸣,接着,天空闪射出蓝光,一次次划破了漆黑的夜空,并且,发出了恐怖的爆炸般的巨响。我和村干部们就像几只缩头乌龟,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吓得缩回了村公所。
然而,扬起的却是沙尘,没有丝毫雨滴。满天的碎石乱纸,随着风沙在天空飘荡。夜晚,终于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摸着黑,走到窗前,发现雨水顺着我的窗户正往屋里流。这时我想到了村民们,他们的一张草席怎么能经得住这么大的暴雨?
今夜该是无人入睡了。
这天早晨,村里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我和阿卜德拉走在通往村外打水的路上。就在我们刚走到村口一片低洼地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水流湍急的河流。“河流”大约六七米宽,河水至少有半米深。此时,两侧的沙土被急促的流水冲刷着,“河面”仍在不断地被拓宽。不少人站在“河流”两侧观水,那种兴奋的神情难以言表。而我却面对这一夜从天而降的“河流”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这会儿,村里人去打水的地方又会是什么景观呢?
穿过“河流”,向南走,我俩愣了。
惜日的水井已经被一片“湖水”替代,站在“湖水”旁,根本看不出“湖水”下暗含着一个个硕大的水井。尽管水面依然如泥浆般浑浊,但是没有人在意它的清澈或浑浊,这是人们的救命水,是沙漠人的救星。特别是这种从天而降的喜雨,会给人们带来好运。

141254dkkvov07cfii7n7m.jpg

141254dkkvov07cfii7n7m.jpg

【图片】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如此浑浊,可对于她来说,这可是生命之甜水
一场大雨过后,当天来这里打水的人并不多。我们去了几个熟悉的家庭,才知道原由。
雨后我来到村里人家,刚到门口就发现外面堆着大桶、锅、盆等,里面全部盛满了水,原来放在屋里的大水桶也被挪了出来。
据说,这里最缺水的时候是三四月,所以,每家都有一个专门存水的大桶,在最缺水的时候可以用。后来,我才知道,每年一月份这里都会下两场雨,各家都不会轻易放过这天赐的机会,他们会想尽办法保存救命的雨水。
听说每逢下雨时,都会有男人出来洗雨水澡,雨下得越大,洗得才越痛快,那是真正的天然淋浴,女人会趁此接水,洗衣服。
与城市完全不同的是,人们不会因为突然袭来的大雨表现得惊慌失措,没人打伞,也看不见有人避雨,甚至,还有人特意站在雨里,尽情地享受这一时刻的到来。
不过,好景不长,一星期后,当我再去打水的地方,眼前呈现的却是一大片干裂的土地。人们又回到了干旱的日子,一切一如既往,井水又成了泥汤。

141254r54tuhazmhswmwt9.jpg

141254r54tuhazmhswmwt9.jpg

【图片】沙漠里的水资源极其匮乏,像这样的水井,使用一周后变会渐渐干枯
若是在都市,倘若把这种泥汤喝进去,等待你的至少是一场上吐下泻的肠胃病。
其实,仔细想想,都市看似干净的水,不见得没污染过。就连我们的空气、食品、用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只是人们用肉眼看不见而已。这么一想,我对这里的泥水也就不那么惧怕了。
在这里,没人知道冰箱、冰棍、冰激淋,但人们可以享受到“冰水”。
村里几乎每家都有祖辈传下来的陶制水缸,这些水缸,大约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各家存水不可缺少的器皿。各家水缸的形状大致相同,不足一米高,大肚小口,有点像中国农村的阉菜缸。他们把水缸放在荫凉处,经过夜间较低的温度后,里面的水温下降很多。所以,比起白天暴晒后的水,喝起来清凉可口。这种凉度,对这里的人来说就是“冰”了。
只有去过大海和沙漠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水的珍贵。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意味着没有生命。其实,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极其匮乏的,它也是经不起陆地上的人们无止境地使用的。当我回到北京,看到人们毫不吝惜地开着水龙头任其肆意流淌的时候,深感忧虑。我真切地希望人人珍惜水,如果他们能够亲眼目睹这里的水荒,也许会有深深的触动。俗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但如果有一天,连饱汉都在遭受饥饿的时候,那将是人类巨大的灾难了。
摘自《蚂蜂窝》网    马蜂窝旅行家专栏出品

发表于 2015-11-8 09:53:02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战争是为石油,以后的战争是为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非洲华人网站版权所有 www.chineseinafrica.com
免责声明:非洲华人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非洲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主及非洲华人网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作者或其版权拥有人拥有版权/著作权。
如果作者来函不同意将其作品张贴在本论坛,版主会尊重作者的意愿取下其作品。
版主保留删除有损本论坛健康的帖子的权力。
chinaafric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