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的建筑格局,拉近了人们的距离。置身其中,仿佛身在中国江南的寻常巷陌。
非洲东海岸坦桑尼亚的岛屿部分包括两个较大的珊瑚岛——桑给巴尔岛、奔巴岛以及邻近的20多个小岛。世界文化遗产石头城就坐落在桑给巴尔岛。虽然这里繁华不再,但人们还依然能感受到它曾经停驻过的风光。无尽的沧桑感,给人留足了想象的空间。
石头城规模不大,大部分建筑修造于200多年前。幽深狭长的街巷,漂亮的清真寺,富丽堂皇的阿拉伯式房屋,在石头城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144111w3mosml4zdemfffg.jpg
风华已逝,岁月留痕 风华已逝,岁月留痕
从达累斯萨拉姆乘坐游艇,两三个小时就到了桑给巴尔岛。船靠岸时,斑驳的老城墙、曲曲折折的街巷已隐约可见。一上岸就可以看到著名的“神奇宫”。神奇,是因为它是东非第一座使用电灯和电梯的建筑。神奇宫上耸立的高高的钟楼,可以说是桑给巴尔的地标。钟楼建于1883年,上面的时钟依旧准确地显示着时间。
神奇宫不远处有一座阿拉伯风格的古堡,1699年建成后曾先后被用作监狱、火车站、剧院等。历经风雨侵蚀,古堡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经过古堡后,就可以进入石头城内了,这里不只是旅游景点,也是居民区。
民居一般都是二到三层,二层都有镂空的阳台,透着典型的印度风格。窄窄的街巷仅够两个人相向而过,街巷两侧建筑的二楼阳台几乎都要接在一起,站在两边阳台上的人们可以隔街握手。紧凑的建筑格局,拉近了生活在此的人们的距离。置身其中,仿佛身在中国江南的寻常巷陌,但四周建筑强烈的阿拉伯和印度风格又在提示我们这里拥有的异域风情。
石头城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特色——门。有的建筑的门是圆顶,有的是尖顶,大部分门不仅有装饰性的门框和门楣,门上还都雕刻着各式精美华丽的图案,门板上有排列整齐的尖尖的门钉,据说是过去为了防止遭到大象攻击。门上雕刻的莲花、鱼等图案,则象征着生育、富贵等不同的含义,带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门的下部有一个锁链,寓意锁住平安幸福。
现在很多居民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店,卖一些纪念品。古城内还有很多小酒店和小咖啡馆,尤其是家庭旅馆,便宜、干净,虽然不豪华,但家具、床和室内布置都极具阿拉伯风情。游走于古老的街巷,仿佛在历史中穿梭,每一扇门,每一条巷,每一处斑驳陆离都在讲述着它的故事。
来到一座小楼三层的宽敞阳台,望着眼前蔚蓝的大海、繁忙的港口,遥想几个世纪前阿拉伯商船在中东和非洲大陆间穿梭,葡萄牙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摧开了非洲的门户,这个时候,已分不清自己身在历史还是现实之中。
当地人总是很热情,他们喜欢带着游客在古城中闲逛。不时会有从伊斯兰学校下课的穆斯林少男少女从身旁走过,羞涩腼腆的脸庞,大眼睛里透着友善和好奇,非常可爱。有时候还能看到几个小男孩在巷口踢足球。
144112ehc5n288rf3cz88r.jpg
包罗不同文明且持续千年 包罗不同文明且持续千年
石头城东边有一处市场,这里最有特色的当属五花八门的香料了。桑给巴尔盛产香料,丁香产量更是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丁香收获时节,岛上香气四溢。
如今,桑给巴尔主要的居民有非洲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和欧洲人,尽管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但在这里我们照样可以看到印度神庙、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祷告时间到来时,整个古城上空都会响起虔诚的祈祷声,宁静祥和。多元文化和宗教在这里和谐繁衍。
市场附近有一座建于1873年的基督大教堂,过去是奴隶贸易的场所。从非洲大陆劫掠而来的奴隶被送到这里,然后贩往阿拉伯地区或者欧美。教堂前边还有关押奴隶的遗址,密不透风的狭小空间里可以同时关着几十个奴隶,当年奴隶们所遭受的非人折磨可想而知。
夜晚的石头城也不会让你无聊。此时夕阳染红了天空和海面,岸边一群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跳下海,这应该是最原生态的跳水比赛了,游客都会被他们良好的水性和可爱的姿态折服。夜幕降临后,港口的喧嚣归于沉寂,海面也恢复了平静,古城周围弥漫的纯净透彻心扉,可以让你忘却俗世的纷扰。
其实早在公元8世纪,阿拉伯商人就来这里经商,随后波斯人也陆续来到。16世纪以后,葡萄牙、英国等殖民者都曾入侵桑给巴尔,所以桑给巴尔融合了各种复杂的色彩。
“石头城”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因为以前这儿是探险者进入东非和中非内陆的踏脚石,另一个说法是因为城内建筑多由珊瑚石建造。
非洲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巴文明和欧洲文明都在这里打上了烙印,桑给巴尔包罗了这些地区的建筑、饮食、宗教和艺术。这些文化不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且持续长达千年之久。正因如此,桑给巴尔石头城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