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华人网 | 非洲华人论坛 | 非洲华人微信群|非洲投资 | 非洲旅游

 找回密码
 注册为非洲华人网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0|回复: 0

现编又现卖,“忽悠”你“买拐”(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6 21:18:59 |显示全部楼层
三:项目取向篇
  我曾在本文的开头作过一首打油诗,其中有这么一段:柴米油言酱醋茶,百姓必需市场大。其实就是针对赴非投资项目的一个理念定位  。
  先从“柴”字说起吧!我在发表本文之前,已经试探过发表了一篇“也许不是‘忽悠’剧,希望引入投资人”的文章。赞扬声虽不多得,但贬笑声也没多见,说明还是个值得商榷的思路。
  纵观非洲大陆,百姓的生活用能源的来源是以生物燃料为主,薪材、木炭占绝大多数。化石燃料很少,除了看到过莫桑比克有煤炭出口之外,还没见到盛产煤的国家。近年来石油的发现也在不少非洲国家出现,但要想让老百姓用上石油作生活能源为时尚早。就连象尼日利亚这样的产油大国,还存在出口原油进口成品油的状况,更何况那些刚刚开采原油的国家。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跟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人以前是以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而非洲大陆至今还是以薪炭作为主要能源。不过,这也许是天缘巧合,咱们中国现在因为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开始大力研发以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为对象的技术设备。而非洲大陆则可以是应用得最多、最广泛的地区。能率先在非洲大陆推广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在资源保护、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收到效益,还能让众多非洲国家的政府从中获得促进经济发展的实利。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就以坦桑尼亚作了个举例。
  目前中国的机制木炭技术和设备完全可以让被非洲老百姓认为是废物的资源变为能源,而且还保留了老百姓传统的生活习惯。这能算得上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吗?当然有待国内和在非洲的朋友去评说。

  再说说“米”字
谈到“米”,我就想起在利伯维尔的中国人中称道的一个故事。说是中国与加蓬共和国建交时,我国正值文革时期,国家拿不出外汇给加蓬大使馆建馆舍,只得运去大米准备在当地卖掉后用这笔钱来建使馆。但当时的加蓬老百姓根本就不懂吃大米饭,运去的米卖不掉,眼看着就要发霉烂掉,万般无奈之下使馆人员只好求助一位在利伯维尔的中国香港或是台湾人。这人还真动了一点脑筋,先是将米煮成饭送给当地人白吃,后又送米给当地人自己煮饭吃,直到当地老百姓掏钱买米。最后,还是这位帮中国大使馆卖米的人发了财。
  从这么一个传说的诱导消费故事,使我联想到东非人习惯食用的“唔咖喱”和中部非洲人习惯食用的“马蓼薯”。一个是以玉米为原料,一个是以木薯为原料。尤其是“马蓼薯”先要经过沤烂,磨浆,蒸熟等一系列过程,特别是在蒸熟的过程中,其臭味比大粪还难闻,不过吃起很清香。一些老非洲说:吃多了这玩意身上也会散发狐臭味,我听了以后还真不敢再多吃。
  我所在的市政府,曾出资让一家国有公司在坦桑尼亚的首都开办过一家餐馆。从两年多的经营实践中不难看出,当地老百姓对中国的方便食品(如:面条、饺子、豆腐、粉丝等)非常欢迎,而在很多非洲国家主要农作物基本上是以玉米、小麦、稻米、高粱、小米、木薯为主,粮食的深加工就成了一个覆盖面很广的产业,并且可以深入到各个地方。
  中国的粮食加工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几乎是铺天盖地、应有尽有,能否利用中国人的机械设备,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推广普及到非洲的老百姓当中去呢?让非洲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这个古老的中华文明带来的生活乐趣呢?我想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项目投资方向。

  油料作物在非洲大陆上有很多,但似乎在非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不是很多,这也许与饮食习惯有关。中国人日常吃饭讲究几菜几汤,还要分为煎、炒、爆、溜等不同的制作方法,所以油是必不可少的用料。而非洲的普通老百姓基本上只有煮、烤、炸等几种比较常见的食物制作方法,尤其以煮食方法最常见,故对油的需求相对要少得多。
  不过,我也在利伯维尔的田边地头看到当地老百姓用汽油桶改装成的榨油机在榨棕榈油。细分析起来,可能还是与当地老百姓的经济状况有关,而并非是对油料的需求不旺。
  中国的榨油机械遍地都是,可以输入到非洲大陆上去投资办厂嘛!这事可能值得探讨。

  “盐”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然而,在很多非洲国家盐业非常原始和落后。这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
  我在拉各斯时就听中国人中的“老非洲”说过,尼日利亚和中部非洲的一些国家食盐全靠进口。中部内陆国家缺盐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尼日利亚是有着800公里海岸线的国度,大西洋在这里的含盐量达到了8度,比海南三亚的南海海水含盐量还高,怎么会没盐呢?但我也亲眼见到过阿帕帕港里正在卸盐的货船。
  在坦桑尼亚的林迪和姆特瓦拉,我见过当地老百姓生产盐的盐田。也听说过坦桑尼亚政府曾经到我国来招商,希望中国的盐业企业去坦桑尼亚投资办盐场。
  在中国自古就有盐、铁官营的规定,到现在盐业也是由国家专营的为数不多的商品。可见这个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要害产业,如果在非洲国家也能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去影响非洲国家的政府,再去投资这个产业其效益可能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否真的可行,还是希望有意者多作考察。

  酱制品在非洲大陆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品,除了穆斯林不能吃带有猪肉的酱制品外,其它酱制品没什么禁忌。尤其是辣椒酱,穆斯林除了不吃猪肉,不许喝酒之外,对辣椒似乎没有禁令,并且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宗教禁止食用辣椒的。
  但我看到,很多国家的人食用辣椒都是生吃作为一种佐餐料,而很少见过别的国家生产的辣椒酱。我在拉各斯时,有位朋友送给我一瓶“老干妈”,欣喜之余也让当地黑人和阿拉伯人们尝了尝,交口称赞不说还真有点毫不留情的干光了。我曾经想什么时候到非洲来磨辣椒糊卖也能赚钱。
  在国内我看了一下,所有的酱品包装都很精美,价格也不算贵,有的甚至用上了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罐作包装,吃完酱后还能作为艺术品欣赏。但这些拿到非洲就不行,酱是肯定受欢迎,但包装人家买不起,这就很难形成一种普及型的消费产品。如果将中国的制酱技术、工艺投资到非洲去,利用当地的原材料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得多,只要老百姓吃上了这些酱品,估计还会排队购买。我曾听说过,杜阿拉有对夫妇炸春卷卖,就有人二十四小时排队等。

  除了上面谈到的五个字,还有很多可供中国投资人选择的好项目。比如砖瓦,我在非洲大陆上还没见过低于1元人民币一块的标准红砖。最便宜的是拉各斯,每块标准红砖的价格折合人民币1.35元;而在莫桑比克每块红砖的价格折合人民币1.8元。我还听说在塞舌尔就是一个美金一块,还真成了“金砖”。
  采用中国的隧道窑技术和工艺,在国内烧制一块红砖的成本只是0.15元左右,而投资一座年产3000万块红砖隧道窑的总投资也只在300万元左右。如果投资到非洲大陆,其投入产出比可能就是在国内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再从中国的市场需求量较大的木质家具产品情况看,高档的实木家具、红木家具、实木地板、室内的实木雕刻、装饰装修已经形成一股新潮,这使得我国的木材缺口达到每年1亿立方米以上。
  而在非洲很多国家盛产高档木材,如加蓬的“非洲紫檀”、“非洲花梨”、“重非洲楝”、“猴子果木”、“樱桃木”、“青龙木”、“红铁木”等等,大都可以选中国的红木标准之列,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要。无论采取“京作”、“广作”,还是“苏作”的传统工艺生产制作出的红木家具,都是深受中国人青睐的产品。据说,今年我国市场上的几种高档红木的价格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并且还有上涨的势头。如果将红木工厂搬到非洲的一些盛产木材的国家,生产制作好中国人喜爱的红木家具再运回国内销售,其利润绝对是可观的。
  还有咱们中国的一些木雕艺术产业,如浙江的东阳木雕、乐清木雕,喜欢选用黄杨木作为原材料,如果能到加蓬去看看,试试当地的“黄胆木”、“金莲木”、“双花苏木”等木材的材质,可能制作出来的产品也不会亚于黄杨木。到利伯维尔去投资这么一个木雕厂,估计原材料都不用花钱,因为只要你到海边走一圈就会发现,加蓬的等外木材几乎没人要。

  这样继续说下去可能会扯得太远,总体归纳起来其实就一个内涵:要是打算到非洲去投资就容易赚钱,要想到非洲投机可能就很难发财,如果能大家合伙可能就很容易立足,如果靠个人去单打独斗可就没那么好生存。
e-mail:heyuan82@ce.cn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非洲华人网站版权所有 www.chineseinafrica.com
免责声明:非洲华人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非洲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主及非洲华人网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作者或其版权拥有人拥有版权/著作权。
如果作者来函不同意将其作品张贴在本论坛,版主会尊重作者的意愿取下其作品。
版主保留删除有损本论坛健康的帖子的权力。
chinaafric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