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华人网 | 非洲华人论坛 | 非洲华人微信群|非洲投资 | 非洲旅游

 找回密码
 注册为非洲华人网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65|回复: 5

《人在西非》特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 14:49:4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mtyh918 于 2010-2-3 08:59 编辑



缅怀援非同胞张训俭


200710301383.jpg



    张训俭,湖北省黄冈人,出生于19554月,援非前曾任广水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20073月,张训俭同志接受组织挑选,远赴塞拉利昂参与执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任务,任塞拉利昂中国农业专家组驻马卡利(Makali)小组的组长,200826日(大年三十)上午,在塞拉利昂北方省马卡利执行任务途中,因车祸不幸以身殉职,时年53岁。


    张训俭同志是一名援非老兵,在赴塞拉利昂之前,曾参加过毛里塔尼亚的“南南合作”的农业技术援助。在我们“南南合作”中—塞1期的专家中他是老大,也是一位深孚众望的资深人士,被同志们亲切地称呼为“张老大”“大老张”。援非期间,面对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始终牢记祖国的重托,继承和发扬援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知难而进,处处率先垂范,团结和带领全组的同志,为提高非洲朋友的农业生产技能,促进塞国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真正履行了一个中国农业专家的应尽职责,为中非友谊增光添彩作出了贡献,受到非洲朋友的欢迎,也成为我们驻塞中国农业专家组同志们学习的榜样。

    不幸的是,这位中华民族的精英,我党的忠诚战士,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援非事业,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神圣使命,为非洲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中非人民的世代友好,过早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壮志未酬,事业未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悲痛和哀思。张训俭同志的牺牲是死得其所的,是重于泰山的,他的英名将永远载入是中国政府的援非事业,永远载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事业。永远活在我们“南南合作”中—塞1期的全体同志的心中!张训俭同志永垂不朽!

    当年烈士罹难之时,援塞的中国农业专家组的同志们深感悲痛和惋惜。身处不同地区专家组的同志,因受条件的限制,无法亲自前往吊唁,参与张训俭同志的后事处理,与张训俭同志作最后的诀别。去年值张训俭同志逝世的周年之时,又是专家组全体同志们匆匆回国之际,加上回国后大家都很忙,无法分身相约为烈士纪念周年,对此,大家一直引为憾事,但对张训俭同志追念之情却与日俱增。今年的二月六日,是张训俭同志逝世二周年,许多当年的同事不约而同地缅怀这位英烈,含泪撰写文章,纪念这位烈士。这迟来的祭奠,味也特别的浓。在此,请在天之灵的烈士见谅!

    值此张训俭同志牺牲二周年之际,一同援塞的中国农业专家组的同志们,撰文祭奠,缅怀英烈,以表思念之情。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编发一组帖子,其中有英雄当年的照片、视频,还有大伙们的纪念文章。欢迎烈士家乡的亲朋好友、广大的热心网友们积极参加!并提供烈士的生前照片和资料,跟贴回贴,追忆烈士。




   一,张训俭当年的照片

     1,赴非旅途——首都机场候机大厅(右下角为张训俭同志,拍于2007年3月24日午夜)


20070325054.jpg

    2,赴非旅途——布鲁塞尔机场候机大厅(右二为张训俭同志,拍于2007年3月25日上午)
20070325056.jpg

    3,到塞拉利昂的第一天早上,张训俭同志与大家一同在塞体育宾馆的院内熟悉环境(下蹲的是张训俭同志,拍于2007年3月26日早上)

20070326063.jpg

     4,到塞拉利昂的第一天早上,张训俭同志与大家一同在塞体育宾馆院内熟悉环境(图中间的是张训俭同志,拍于2007年3月26日早上)
20070326062.jpg

发表于 2010-2-1 14:53:4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mtyh918 于 2010-2-3 09:05 编辑

查看《人在西非》(荆楚网东湖社区天门论坛标题为《天门人在非洲》),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tmtyh918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3 08:57:2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mtyh918 于 2010-2-3 09:11 编辑

缅怀援非同胞张训俭纪念文章

          无尽的思念   深切的缅怀
                       ——忆我们的老大哥张训俭同志

      20073月至20093月,受湖北省农业厅委派,我和其他17名同志一起赴塞拉利昂执行南南合作农业援助项目。在一次因公外出的途中,时任马卡利专家小组的组长、水稻专家张训俭同志因车祸而不幸遇难。如今,老张离开我们已两年了。在这两年里,我时常在梦里见到他,这更勾起了我对他的怀念,怀念起我们在国外的那难忘的日日夜夜。

    老张是湖北黄冈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广水市农业局工作,曾任广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我和老张是20068月在孝感学院参加由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外语培训时相识的。不过,那时可能是因为我埋头学习、不善结交,我与他只有一面之缘,只知道他去过非洲,刚从国外回来。我对他的深入了解是从我们到达塞拉利昂后开始的。在塞拉利昂,我们两人被分在同一个小组,即北方省通科利利地区马卡利农场,他任组长,我任副组长,协助他工作。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他常常来找我商量工作,加上朝夕相处,我俩从相识相知到肝胆相照,在带领全组同志共克时艰中,成了一对好搭档。

    老张当过单位的领导,工作经验丰富,有极强的领导才能,他善于结交人,为人稳重,沉着,富有主见。说实话,我们这些人初次到国外,对周围的一切既新鲜又陌生,心里总不免有点惶恐不安。于是老张就成了我们小组的主心骨。遇到什么事,我们都找老张商量,请他一锤定音。他是组长,黑人不论大小事也来找他,老张都能把它处理得十分妥帖。这些小事看起来不觉得显眼,但是处理时有些也很烦人棘手。直到老张去世我接手马卡利工作后,我才觉得在国外当好一个小组的领导也不容易。尤其是当我在和黑人打交道遇上困难时,我总是想,要是我们的老张还在,那该有多好哇!

    老张作为我们的组长,为我们小组同志的工作、生活与学习操尽了心。我们刚到马卡利时,由于种的蔬菜还没有长起来,在附近市场上没蔬菜可买,而我们又没有交通工具到外地采购,所以在现存的蔬菜吃完以后,我们不得不自己想办法。平常老张没事时,总爱到农场院内外溜达。他发现农场守门人班纳先生门口的菜地前长有一片茂盛的马齿苋,由于当地黑人不吃这东西,所以他叫我去采来做菜。还有一次,他到附近稻田边散步,发现河边稻田里长着很多野生空心菜,于是他让我去采了一大袋子回来作菜吃。尽管放了很多油,但是我们小组的其他同志却不愿意吃。老张和我都是农村出来的人,吃得苦,只有我们两人把马齿苋和空心菜吃了。眼看到野菜难以下咽,为了给同志们增加营养、改善口味,老张派了两个同志去镇上附近的村庄买蔬菜和鸡鸭。同时,他又和我冒着酷暑步行四五里山路去山里的水库买鱼。由于那个卖鱼的行踪无定,结果我们去了几次都没买到鱼。后来他听说附近河里鱼很多,于是他花钱买来鱼钩、鱼线,做成钓鱼杆去钓鱼。可能是因为不熟悉当地鱼的生活习性,他和一个同事去了几次,每次只钓回几条小鱼。有次一个黑人说只要给他买吃的,他愿意免费为我们钓鱼。谁知道那个黑人在钓到鱼后,却将钓到的大鱼藏起来带回家,只带给我们几条小鱼,合起来也煎不到一盘。老张气得只有苦笑。从此我们再也不敢十分相信黑人,尤其是不熟悉的黑人了。老张让我们在黑人来卖鱼时,有多少买多少,吃不了的腌起来晒干后留着下回吃。当我们种的蔬菜长起来后,我们吃菜的问题才基本解决。2008年,FAO和塞方给我们配备了一辆皮卡车后,我们外出买菜就更方便了,但这却是老张去世以后的事了。

    非洲不仅工作、生活条件差,而且业余生活也贫乏。我们初到马卡利时,每天只发两个小时的电,停电后大家就坐在住房前的台阶上聊天。有时他见我们躲在房里睡觉或学习,他就把我们一个个喊出来,大家聚在一起讲故事、说笑话。老张口才很好,极善言谈,他说话幽默风趣,爱跟别人开玩笑。有时一件很普通、很平淡的事,从老张的口里讲出来,就别有风味,他讲的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这种露天聊天排遣走了我们在异国他乡的寂寞与孤独,使我们逐渐适应了在非洲的生活。老张很聪明、悟性极高,虽然他外语水平不高,只懂得很少的英语知识,但是他在与黑人打交道时可以通过打手势、察言观色等肢体语言也能将自己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并能大致领会对方的意图。由于他为人随和,心胸开阔,所以不论是中国人还是黑人,都愿意找他聊天。没事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到我们院子后找农场场长费尔斯侃大山,了解当地的自然历史、风俗人情及典故,这为我们后来的工作积累了许多有用的经验。

    老张交际能力强,极善于与人打交道。不论是中国人还是黑人都很佩服他。我们到弗里敦不久,老张带人到中国大使馆为大家要了一些酱油、醋及调料,为我们在弗里敦的集体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初到马卡利时,因缺肥,所种的菜总长不好。他得知农场一间办公室里藏有100多包饼肥,就去找费尔斯要了几包饼肥。他又积极主动与马巴斯糖厂联系,从中国人那儿要了一包尿素和一包复合肥,供我们种菜用。他常常跟我们讲,一个人出门在外,没有不求人的,不要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只要你诚恳待人,赢得别人的欢喜,别人也会帮助你的。20075月份,河南国基公司的地质队要到我们所在的北方省搞矿产调查,但他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宿营地。后来他们听说我们所住的马卡里农场有大量空闲房屋,于是他们就跑过来找老张,老张说动了费尔斯和通克利利地区的农业局长,但是塞方协调员加罗又不同意。老张给国基公司出主意,通过做工作使加罗先生答应了这件事。我们给国基公司提供了方便,国基公司也给我们免费提供了许多生活用品。20076月份,加罗先生来我们农场视察,说他们农业部打算修复马卡利农场灌溉渠。老张从当地黑人那里了解到塞国民议会农业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苏福安·卡博先生将回马卡利度假(卡博先生是马卡利人,他的老家就在我们农场左面的山边)。他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一方面让我们准备项目申报材料,并积极与FAO和加罗先生联系,另一方面他又乘卡博先生回马卡利度假时带着我们去登门拜访,赢得了卡博先生的信任与支持。卡博先生积极在议会和塞农业部为我们活动,为该项目的立项作了大量工作。在老张的不懈努力下,该项目终于获得了塞农业部的批准。我们马卡利专家小组成为继莫扬巴专家小组之后又一荣幸获得项目支持的单位。

    在我们这十八个人中,就数老张年龄最大,他比我们之中年龄最小的同志的父亲还要大两岁。尽管如此,但他从不以年老自居,而是和我们年轻人一样干活。他带领我们种菜、养鸭与养猪。为解决初来乍到时种菜缺肥的问题,他提议我们用塑料桶收集人尿作肥料。他不怕尿臊,和我们年轻人一样抬尿桶浇菜。为了将中国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非洲人民,他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利用从国内带过去的稻种和除草剂搞起了水稻生产技术的示范。在他的领导下,我们的蔬菜及水稻生产示范搞得有声有色,养鸭与养猪示范也取得了成功。FAO及塞方主管官员、中国驻塞拉利昂程文举大使、赵参赞及农业部外经中心的领导先后来我们驻地检查工作,他们在视察完我们的示范后,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为改善我们小组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他不厌其烦地与FAO及塞方项目办官员联系交涉,使我们的各项条件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在他的谋划下,FAO及塞方终于在我们到达后两个月为我们打了一口水井,解决了我们吃黄水的苦日子(从河里运回的水因树叶等杂质腐烂而呈黄色)。他为我们在塞拉利昂的医疗保险找大使馆及FAO和塞方反映。尽管这事最后没有结果,但是我们也知道了其中的原委。

    老张为人善良,富有同情心。他待我们象亲人,在生活上关心我们。当我们生病时,他又象父亲一样关心我们的健康。20075月至6月,在我们到达马卡利不久,包括老张在内,我们小组先后有四位同志患病。由于是初次患疟疾,大家没有经验,以为是感冒,结果吃药后越来越重,到镇上的小诊所打针又不见好转。老张很着急,为大家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担心。他在自己病还未好的情况下,积极和我们的协调员联系,请他向FAO及塞方要求,派车送我们到邻近的科罗市的中国诊所医治。在历经多次交涉后,塞方才同意为我们派车。在我们生病期间,他一天几次到我们的房间探望,并安排其他的同志为我们做好吃的。在中国诊所医生精心治疗下及老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们几个人先后痊愈,重返工作岗位。老张对黑人也很有感情。他同情他们的贫困生活。他经常掏钱买食品给黑工穆罕默德吃,叹息穆罕默德生活辛苦。农场副场长加米的老婆西西想回家看望她的母亲,但是没钱买车票。老张了解后,给了他两万里昂作路费。

    当我们上弗里敦到中国大使馆过春节时,塞方告诉我们马卡利农场灌溉渠修复项目即将动工,他们为该工程还特意为我们配备了一辆皮卡车。就在他正雄心勃勃地带领我们为马卡利农场灌溉渠项目工程的实施做紧张的准备时,他却于200826 日不幸遇难去世。在他的遗体运到通克利利地区医院时,通克利利地区农业局长土瑞先生的妻子从家里赶到医院大哭了一场。马卡利农场场长费尔斯及农场的好多职工专门搭车到医院去看望,他们泪流满面。农场副场长加米的老婆西西跑到老张住的房前痛哭了一场。他们都为失去了一位好朋友、好亲人而惋惜。老张的去世对我们马卡利小组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我们为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同事、好大哥而悲痛。而那个为我们打工的穆罕默德则把老张真正当作了他的父亲,只要一提到Mr.Zhang,他就直抹眼泪。

    如今,老张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却历历在目。我们可以告慰老张的是,他生前所关心的马卡利农场灌溉渠修复工程项目在我们马卡利小组的精心组织及管理下已经顺利完工了,农场周围近千亩的农田又恢复了勃勃生机,塞方下达给我们的水稻生产示范项目也获得了成功,受到了当地政府领导人及社区酋长和群众的好评。

    老张虽然走了,但是他却给马卡利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马卡利的人民也不会忘记他的。
  
20100130
注:刘征,41岁,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高级农艺师,云梦县农业局干部。在塞拉利昂期间,为农作专家,是中国农业专家组马卡利小组副组长,张训俭同志牺牲后,接任马卡利小组组长。(该文的文字编者若有修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14:37:12 |显示全部楼层
深情缅怀中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15:05:5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mtyh918 于 2010-2-10 15:07 编辑

《人在西非》特稿已经编辑到第10期。想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tmtyh918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9 20:20:45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感同!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非洲华人网站版权所有 www.chineseinafrica.com
免责声明:非洲华人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非洲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主及非洲华人网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作者或其版权拥有人拥有版权/著作权。
如果作者来函不同意将其作品张贴在本论坛,版主会尊重作者的意愿取下其作品。
版主保留删除有损本论坛健康的帖子的权力。
chinaafric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