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华人网 | 非洲华人论坛 | 非洲华人微信群|非洲投资 | 非洲旅游

 找回密码
 注册为非洲华人网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3|回复: 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黑人挤压让三个人种离开非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0 00:16:05 |显示全部楼层
远距离迁徙是盲目地跟着食物游动,向着没有同类的地方游动,没有一点地盘意识。而小范围游动,显然地盘意识越来越明确。
一个小家族有了地盘意识,就会在这个地盘内巡回游动,于是生活就有了明显变化:过去是随遇而安,现在则是有规律地游动;过去没有私有和占领意识,现在则有了。而与私有和占领相伴的,必然是争斗。
道理很简单,现代的农人人均有一亩三分地,养活自己就无忧了,原始人既不会种又不会养,全以天然食物为生,人均没有数十平方公里土地是难以活命的。这样,一个小家族所需的地盘就至少需一百多平方公里土地,而前提是地盘内必须有数处天然洞穴,这样才可保证他们今天巡回游动到这里,有洞穴可居,明天巡回游动到那里,也有洞穴栖身。他们暂时离开的时候会做上记号,以防别的人种占领,于是争斗也就难免。
好在那时的争斗并不十分激烈,因为占领者只是迁徙途中路过这里暂时栖身而已,也许并无地盘意识。当占领者被感染也有了地盘意识后,往往会选择离开,到很远的地方也选一处地盘安身,好在那时非洲大陆还很空旷。
随着地盘的出现又有了奇妙的变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去一个家族不得不分群后,因为是漫无目标地远游,也许多年后再相见时已不能相识,甚至终生不能再相遇。现在则不同:分群后会在相邻的地方选一块地盘,至少彼此还可常相见,相互间有个照应。既然有了争斗,毕竟人多势众,肤色相同的人也会尽量把地盘选在一起,这样大家就多了一些安全感。他们都只有相当于几岁孩子的智力,几岁的孩子找同伴,只会找和自己相同的,不会找一个可怖的异类。
上述虽是推理,但是后来的历史事实足以证明:如果人类在走出非洲前没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各自形成地盘,就无法解释各人种走出非洲后的梯形分布。
人类在非洲“人以群分”只是氏族社会形成前的最早的雏形,还远远谈不上已进入氏族社会阶段,关键原因还是因为洞穴——因受洞穴限制,每个地盘只能生活一个小家族。
非洲炎热,早期的人类在非洲不住洞中虽然不一定会被冻死,但是会挨雨淋,尤其已告别“树居”的人类,在地面过夜确实太容易受到各类猛兽的攻击。因为那时人类的进化还远没有到“人多势众”的地步,各类猛兽不但不惧怕人类,反而把人类当成比猿猴及牛马更容易捕获的美食。猿猴都在树上过夜,牛马等比人类跑得快,自然远比人类难猎获。人类唯一的优势是“智”胜一筹,“躲”技不凡,自然只能利用这个优势,白天碰上猛兽,或躲到树上,或以众胜敌,夜里则躲到洞中。
关于洞穴对人类的重要性,稍后还有专章用事实来证明,下面就让我们接着探讨各人种是如何走出非洲的吧。
有了地盘就意味着相对安定,就意味着人口繁殖加快。不巧的是,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生存环境反而恶化了,这意味着,人均所需的生存面积反而要加大。
上述矛盾最突出的,是非洲最深处或最南部的黑人生存区,黑人因而必然逐步向东尤其是向北扩张。好在一直是黑人的势力最大,对黑人的扩张谁也阻挡不了。
最先受到挤压的,无疑是白人和暗白人。因为正是当初白人和暗白人首先被驱逐,他们出岛后不可能迁徙得太远,结果阴错阳差,他们后来的生存区域反而紧邻黑人区。
别无选择,白人和暗白人只能举族一批批向东、向北迁徙。好在那时的人类远远没有变成经济动物,每个人除了自身之外再无一物,因而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因为是一批批分散迁徙,形成不了整体的力量,白人和暗白人经过棕褐色和黄种人生存区时,不但不能抢夺或挤占其地盘,反而只能小心翼翼、躲躲闪闪而过。
暗白人首先来到北非的埃及地区和西亚亦即中东地区,一批批安定下来,各自抢占了地盘。随后到来的白人因为撒哈拉沙漠的原因,没有继续向东,反而折向西沿着地中海迁徙,最后逐步占领了东欧、中欧、西欧、北欧以及中亚部分地区。
又是若干年后,黑人再次向北扩张,这次受到挤压的无疑是棕褐色人。他们一批批分散地穿过黄色人生存区来到近东和中东后,或许也想向西迁徙,但发现西边已被白人占领,于是勇敢地向东穿过撒哈拉沙漠,进入了印度半岛地区,先来者占领了印度半岛,后来者占领了印度洋诸海岛。好在那年月这些岛与岛之间有海峡,不宽也不深,结冰时可踏冰而过。
最后被挤压的黄种人,来到西亚地区后,不可能向西进入欧洲,因为黄种人似乎天生对白种人有一种畏惧。实际上他们已别无选择,这个世界的北半球已只剩下远东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黑龙江流域、日本诸海岛及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作为他们的最后归宿地。于是,他们一批批分散地循着棕褐色人的足迹,进入印度后继续东进或北征——东进者穿过中国的云南来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黑龙江流域、朝鲜半岛、日本;北征者穿过阿富汗进入塔里木河流域、中亚一些地区和西伯利亚。
各肤色的人一定会留下特有的迁徙痕迹,所以无论时间相隔多久,同肤色人的迁徙也不会发生紊乱。所以,相隔多年之后,这个世界又发生最后的大迁徙。这次迁徙或许发生在15万或2万年以前。那时的白令海峡大概尚有一片陆地相连,未连之处也被冰层覆盖,所以有几批黄种人先后由西伯利亚越过了白令海峡,先到者追踪着成千上万的野牛群,进入了拉丁美洲地区;后到者在北美大陆安了家。这些闯入南半球的黄种人——亦即后来被哥伦布称为印第安人的人,是最后几批走出非洲的人吗?还是他们在西伯利亚生存一段后,嫌那里的生存条件太恶劣——而走回头路是所有的迁徙者最大的忌讳——于是干脆勇往直前,结果从此成了与旧世界隔绝的新世界的人?这最终答案,还是留给考证爱好者去考证吧。
或曰:你说的这些谁相信呢?人类走出非洲既是黑人扩张的结果,那么黑人为什么后来停止了向非洲以外扩张呢?这问题其实更好回答:因为后来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随着火的发现和利用,食品来源和品种大大丰富,所居洞穴也可以往深处延伸;再后来随着畜牧和农耕时代的到来,非洲已完全可养活黑人了,黑人再用不着往非洲以外扩张了。
世界上所有动物中,有哪一种动物吃熟食?没有!唯有人!
熟食,不光改变了食品本身的营养结构,将食品中不利于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全部去掉了,而且大大丰富了食品的种类。如小鱼小虾过去勉强可生吃,大鱼生吃起来可就太腥了,而大鱼通过熟食去掉腥气后,反而变成了无与伦比的美味。再如野生稻、麦、粟等,过去生吃极难下咽,不饿极了谁愿吃?而熟了之后就太可口了。熟食显然极有利于人由“猿人”向“现代人”的进化,而人类能获得熟食,得拜火所赐。
美国的海斯、穆恩、韦兰所著的《世界史》中说:火,是一切发现中的最伟大的发现,它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不同的气候之中,还造出很多的食品并迫使自然的力量为人类工作。
火是石器时代的某一天被发现的。也许是一个胆大得近乎疯子的人,敢于走近因雷击而起于林中的火,并用长长的枯树枝去碰,结果枯树枝也烧着了,那人吓得丢下枯树枝就逃,可是火这个妖魔并没追来,他于是又返身回去捡起枯树枝,发现枯树枝仍在燃烧,赶紧丢下再逃……他终于发现拿着燃烧的枯树枝既安全又好玩。也许为了炫耀,他把燃烧的枯树枝拿进了所住的洞里,结果意外发现过去黑暗的洞中一片光明……惊奇之余,大家都去了林中起火的地方,这时火已熄了,却意外发现灰烬中有一些烧死的动物。大胆者捡起来送到口中尝尝,呀!肉真香……
或问,这所谓关于火的“一切发现中最伟大的发现”也太简单了吧?而且雷击之火早已有之,人类为什么要等到五六百万年以后才发现?
试想,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有目的地扔出去,简不简单?可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却等了三百余万年才这样做了,于是人类从此才进入了伟大的石器时代。
所以,在捡起那块石头有目的地扔出去之前,人类其实都是“它们”,而“它们”见了火必然惊恐地逃命,因为火这个妖魔鬼怪显然曾残忍地烧死过它们的同伴;在捡起那块石头有目的地扔出去之后,人类才开始变成“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历史!
试想,如果人类永远不能有目的地扔出那块石头,那么可以肯定,我们今天的每个人还都是“它们”。
所以,人类今天的科学进步,上能遨游太空,登月球,探火星;下能进入网络,把地球变成一个村,实则始于有目的地扔出的那块石头,以及近乎疯子的人手中的枯树枝上的那一团火。有了第一块有目的地扔出的那块石头,以后的磨石、石刀、石镐、石锤、石凿、石箭头、石斧等等的出现,就是一种必然。
有了近乎疯子的人手中的枯树枝上的那团火,以后的击石或钻木取火也是一种必然。
有了石与火这两个必然,驯养动物便成了第三个必然。
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认为,人类驯养的第一种野兽也许是狗。当人食用生食的时候,人与狗在争夺肉食上是完全平等的竞争对手;可是当人食用熟食以后,每次聚餐,那浓浓的肉香味,一定会引来嗅觉最灵敏的狗们。狗们一定久久围着人群转,口里流着长长的哈拉子,等人群离开后,去争抢人吃剩下的残骨剩渣,甚至连人屙出的屎,它们也争抢着吃,而且吃出了肉香味……久而久之,这成了一道天天上演的风景线,于是终于有一天,一个胆大的小孩,和一只也许是失去了母亲的小狗玩在了一起并拆也拆不散,接下来,狗接受了被驯养的命运。接着人类驯养猪、羊、牛、马、鸡、鸭等,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有了石与火的两个必然,种植植物成了第四个必然。
对于野稻、麦、粟等,人类肯定很早就尝试吃过,吃时当然会洒下一些种子在地上。在不断迁徙阶段,人类不可能再看到自己所播撤种子长出的芽。在有了地盘后,小范围游动有规律了,大概能看到,但惊奇之余也不会太在意,因为那些东西生着很难吃,即使不难吃,也由于没有工具很难种。只有尝到了那些东西弄熟之后的美味,又有了一系列石头工具能垦殖时,大面积生产粮食作物才有了可能。当然,那是许多年以后的事,最初因受诸多因素限制,如没有陶器烹煮等,人类只能像小孩玩家家似的,一小丛一小丛地种植。
有了上述四个必然,第五个必然随之缓缓而至。
这就是小家变成了大家,或者说是小“群”变成了大 “群”。由于火,洞穴延伸了,能住下更多的人。其实,由于捕猎工具和手段的进步,加上驯养了一些动物,还有一小丛一小丛的粮食作物作补充,人再多一点也可养活,只可惜洞穴实在住不下。终于有一天,类似于中国神话传说中“有巢氏”那样的人出现了,他想到了像鸟一样在洞穴附近的树上筑巢。这样,整个大家族就都可住下了,人类因而也由洞穴时期变成了“洞巢时期”。而进入“洞巢时期”的人类,已进化成为“新人”了。
人类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能人”化石,在那里发现了“直立人”化石,又在第三处发现了“早期智人(古人)”化石……于是乎就争论不休,说人类并非同一起源。其实,进一步的科技成果证实,除了尼安德特人以外,其他所有的“人”,都是南方古猿在最后几十万年时间里不同时期的进化产物。
                                                                                           文章摘自 《人类出路》作者:张国群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非洲华人网站版权所有 www.chineseinafrica.com
免责声明:非洲华人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非洲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主及非洲华人网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作者或其版权拥有人拥有版权/著作权。
如果作者来函不同意将其作品张贴在本论坛,版主会尊重作者的意愿取下其作品。
版主保留删除有损本论坛健康的帖子的权力。
chinaafric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