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华人网 | 非洲华人论坛 | 非洲华人微信群|非洲投资 | 非洲旅游

 找回密码
 注册为非洲华人网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2|回复: 1

非洲已经成为中国的非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0 00:11:41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不觉间,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已令人无法忽视,非洲大陆与中国已互为彼此的梦想。今年5月,有望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的民主党参议员巴拉克·奥巴玛说:“走访非洲时发现的一个惊人事实是,美国在非洲的缺席与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同等醒目。”  
  
  在那遥远的地方
  
  现在正是苏丹的旱季,平均气温四十几摄氏度,高的时候超过55摄氏度,摸一下汽车都会烫出水泡。在苏丹南部寸草不生的荒漠中,中石油的工人们正在野外作业。他们从头到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安全帽、长衣长裤、手套、皮靴、墨镜,剩下的脸用毛巾包住——不让一丁点皮肤见到太阳。
  “根本没汗,全蒸发了。”刚从那里回来的中石油员工贺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野外作业的艰苦和10年前并无二样。1997年,中石油集团控股40%的大尼罗河石油公司成立,开始开发西方国家退出的苏丹南部的石油。从那以后,中石油的员工们就一拨一拨地开赴那个遥远的地方。“那里的艰苦,在国内根本无法想象。”中石油六公司管理人员张同高说。
  他1999年在那工作的时候,员工们所需要的任何日常用品,牙膏、肥皂和饼干等,都要从首都喀土穆——当时的首都就像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县城——空运过来,一周两三次,“根本没街可上”。
  而现在,肯吃苦的中国人已经把生意机会瞄准了中石油的后勤事务。“现在我们营地上的伙食、打扫卫生这样的事,都是中国公司承包的。”贺骞说。他2001年在那工作的时候,这些事还都是公司员工自己干。
  这只是这两三年去苏丹淘金的中国人的一部分。随着叛军与政府军签订两年半的和平协议,结束了长达21年的血腥内战,苏丹南部开始修建道路,商店也重新开张。金合欢树下的货摊上摆放着待售的苹果、红指甲油、牙膏、火柴盒、肥皂、床垫、锁具、箱子、鞋以及当前卖得最火的中国产“凤凰”牌自行车和用来插在自行车车把上的一束束假花。
  在苏丹,活跃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据说有3万人):他们开餐馆,办农场,开加油站,卖中国货,在首都修建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包括新的总统官邸。中国人渴望分享这个饱受战乱的国家迎来的新消费时代。
  上月底在约旦安曼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上,苏丹财政和国民经济部部长Ahmed Magzoub 说,中国在苏丹石油产业的投资累计已经超过了60亿美元,在工业和农业上非石油类的直接投资达到3亿美元。中国是苏丹最大的境外投资国。
  而在西方国家眼里,苏丹仍是一个从商禁区。上月,在由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及和平基金会所评选的2007年失败国家指数的报告中,苏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伊拉克。
  在另一个别的国家因为太过偏远、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太大而退出的地方——西非加蓬原始森林深处、与世隔绝的贝林加地区,另一家中国企业正准备大展宏图。
  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计划投资30亿美元——相当于加蓬这个非洲富国一年的财政预算——来开发贝林加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铁矿。该项目今年动工,三年内完成,配套设施包括建造一条用于运输铁矿石的长达560公里的铁路、一个集装箱港口和两座水电站。
  加蓬总统奥马尔·邦戈称贝林加铁矿石项目是“世纪项目”,并明确表示希望这个项目为加蓬人民创造成千上万个就业机会。
  目前整个贝林加地区处于原始状态,当地居民包括生活在附近雨林的矮人,只能靠打猎、捕鱼或种庄稼为生。在那个几乎被世界遗忘的地方,没有路,没有电,没有供水系统,也没有像样的学校。
  路透社在近期的一篇报道中说,那里的人们正热切地盼着中国人的到来,渴望中国人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加蓬东北部热带雨林里的矮人可能很快就要学中文了。”该报道这样写道。
  6月初,《纽约时报》上海分社社长Howard W.French从埃塞俄比亚飞北京,他发现这架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飞机上几乎坐满了中国人:有头发开始发白的劳务工人,有做小生意的投资者,也有衣着光鲜的公司高管。在14个小时的航程中,他们互相聊着在赞比亚采矿、在尼日利亚搞建筑、在安哥拉做公共工程、在象牙海岸种植园的经历。
  “中国人现在看非洲看到的是机会,是希望,是一片可以充分施展其个人能量和商业能力的肥沃土壤。”French 说,“而西方看非洲,看到的总是一个问题学生、一个病人,一个失败就像诅咒一样不定什么时候就降临的瘟疫地带。”
  5月中旬,有望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的民主党参议员巴拉克·奥巴玛在结束为期两周的非洲之行后说:“走访非洲时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是,美国在非洲的缺席与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同等醒目。”
  
  芝麻开门:从贸易到投资到集群投资
  郑和下西洋或许是有记录的中非之间最早的直接贸易。当明朝的宝船把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运到非洲的时候,他们换回来献给明成祖的是象牙和长颈鹿。
  而现在,集装箱把中国的服装鞋帽、箱包百货、五金家电送到物资短缺的黑非洲,而非洲输往中国的是铜、锰、石油、木材和铁矿石等多种原材料。
  西方国家在非洲开发采掘了上百年,但是直到现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普遍工农业基础薄弱,农产品和工业品都要依靠进口,因此价格昂贵。大米每公斤平均要卖到2美元以上,一般的蔬菜也要好几美元一公斤。中国产的日用消费品和五金家电等在非洲需求很大,价格一般要比国内市场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最低的利润也在25%至30%以上。
  巨大的商机吸引着中国商人大批前往淘金。
  “2003年以前,是个人去非洲就能赚钱。”《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的作者李践红说。他在非洲工作了四五年,并采访了大量华商。
  2003、2004年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和中国货蜂拥非洲,于是价格战打响,利润大减。“从那以后,也有人会赔钱了。”李践红说。
  贸易商们对非洲的兴趣很快转向了投资。事实上,非洲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投资回报率高达30%左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4倍多。这部分得益于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接近6%的GDP增长,以及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早在1996年,中国政府就鼓励中国企业走进非洲。那年,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出访非洲,决定在非洲成立11个投资中心,并以此为据点辐射全非洲。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战略部署。
  次年,11个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在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和赞比亚等11个国家相继成立。这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中国对非洲战略的一种调整,从单纯的无偿援助,过渡到援助和投资并行,谋求双方的合作共赢。
  “现在想去非洲的人,个体户与贸易贩子已经不是主流。相反,具有相当实力的矿业企业、建筑工程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家用电器企业、农业开发企业等正在对非洲跃跃欲试。”非洲投资网总经理王文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王原来是外经贸部西亚非洲司的官员。1999年创办非洲投资网,致力于为中非企业间的交流搭建平台。他刚刚带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代表团结束了对苏丹、突尼斯和埃及的商务考察。
  通过考察,企业家们发现非洲确实是一片投资热土。有很多行业对中国人来说已经是很简单的事情,非洲却几乎没有人做,或完全没有发展。比如全苏丹只有一家制砖厂,比如突尼斯首都附近有大批肥沃的土地荒废,完全没有农业开发的迹象。“难怪这些国家的蔬菜、水果、大米等的价格往往是国内的5倍以上。”王文明说。
  这已经是王文明今年第三次带团对非洲进行商务考察。前两次考察的国家有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卢旺达和布隆迪。
  在和各国政府机关打交道的过程中,王文明发现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多数非洲国家有关招商引资的资料都已经有中文版本,不少非洲国家的投资促进局还要设立CHINADESK,专门负责中国的投资事务。
  “非洲国家现在普遍认为中国有强大的投资能力,是最有可能帮助非洲的国家。”王文明说。
  这个观点也不断被非洲国家领导人一再提起。在今年6月德国举行的G8峰会后(这次峰会继续把非洲问题设定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参加了这次峰会的塞内加尔总统瓦德在《纽约时报》撰文,呼吁西方国家对非洲的发展援助不要光说不做,以前做过的承诺应该想办法兑现。
  瓦德总统还呼吁西方富国要像中国和印度一样对非洲投资,把非洲看成是充满机会的大陆、平等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援助者和被援助者的关系。
  “中国(对非洲)的吸引力可以归因于非洲对西方的幻灭。西方的布道以及为非洲开出的不断变化的药方,西方在挫折面前总是喜欢用文化来解释非洲的失败而缺乏自我反省,这些都让很多非洲人感到愤怒。”《纽约时报》的French说,“而反观中国,她免除债务、给非洲商品减免关税、提供越来越巨额的贷款,而且通常都说到做到。”
  “非洲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基础设施和能消费得起的能源。”瓦德总统在上述文章中说。
  而在这两项非洲最迫切的需求上,正是中国公司多年来着力的重点。现在中国公司修建的高楼、体育馆、医院、道路、桥梁、铁路等可以说是遍布非洲。这其中的代表有1970年代坦赞铁路以及去年中土集团签署的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改造,该项目的投资高达83亿美元。
  中国公司在竞标非洲国家能源和原材料项目的时候(位置好、容易开发的矿藏资源基本都被西方国家控制),往往是提出包括出资修建配套基础设施等一揽子方案,正如为了开发加蓬贝林加的铁矿,中国需要修建配套的铁路、港口和发电站。西方国家通常不愿意做,所以中国公司才能在多个矿藏项目上竞标成功。
  为非洲提供“能消费得起的能源”,最典型的项目莫过于中石油在苏丹的石油项目。这个项目集上游的勘探开发和下游的炼油加工,外加一条从南部油田到东北部苏丹港全长1370公里的原油管道,一举使苏丹从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净出口国,并且实现了石油工业上、下游的一体化,而不仅仅只停留在原油出口。石油工业的大发展,也使人口只有三千多万的苏丹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这几年的GDP增长都超过了6%。
  中石油在苏丹的石油项目,因此也成为新时期中非合作项目典范中的典范。苏丹石油工业的成功,也成为中石油进军其他非洲石油国家的名片。
  
  “为什么你们不多来一些?”
  今年2月4日,中国在非洲建立的第一个经济贸易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由胡锦涛主席和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共同揭牌。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鼓励中国企业“集群式”走进非洲。
  在商务部批准的第一批8个境外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相当于把中国的开发区搬到其他国家,区内中国企业既可享受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又可获得中国政府的财政扶持)中,有三个是在非洲。另两个分别是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和毛里求斯天利经济贸易合作区。
  在非洲建立3-5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去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宣布的援非8项措施中的一项。措施中还包括设立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
  上月,该基金正式亮相,初期规模为10亿美元,主要对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和项目进行投资参股,帮助企业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获得应有投资收益。中非基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只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也是国际上最大的对非洲投资的单只基金。
  “我在苏丹见了很多当地人,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民间老百姓,他们都说中国人来得太少了,尽管他们也承认中国人已经很多了。”非洲投资网的王文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因为苏丹想和中国合作,他们觉得正是因为中国的帮助,苏丹才变得逐步富裕一些。他们总是问我:为什么你们不多来一些人,多做一些项目呢?”王文明接着说。
  下月,王文明又将带领一批中国企业家奔赴非洲,这将是他今年第四次率团对非洲进行商务考察。

发表于 2008-3-11 22:54:54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顶个先!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非洲华人网站版权所有 www.chineseinafrica.com
免责声明:非洲华人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文责自负,其内容不代表非洲华人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主及非洲华人网对其内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原作者或其版权拥有人拥有版权/著作权。
如果作者来函不同意将其作品张贴在本论坛,版主会尊重作者的意愿取下其作品。
版主保留删除有损本论坛健康的帖子的权力。
chinaafrica
返回顶部